砥砺逐梦八十年 继往开来谱新篇 — 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发展纪实①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一年。
这一年,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也迎来了自己80周岁的生日。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坐落在国家级第十一个新区——天府新区的核心地带,位于锦江河畔与江安河交汇处,紧邻天府大道。
医院2012年成为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担负着四川天府新区的医疗、预防保健、急救、教学和科研任务。
八十年风雨兼程,从零起步,从无到有,从寂寂无闻到成为国家级新区的“人民医院”,现在的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正在以日益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不断提升的优质服务守护着全区百姓的健康。
01 从16名职工起步的一份卫生事业
门诊部大门(1986年拍摄)
16名职工,简陋的设备,窘迫的经费,年门诊量仅2687人次……坐落在华阳县里的华阳县卫生院便是天府新区人民医院的前身。
1942年华阳县卫生院成立时,处于新中国成立以前,医疗卫生事业非常落后,缺医少药极其严重,民族健康水平低下,卫生院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要求。
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卫生事业出现了空前未有的斩新局面,医院的变化也十分突出。
1949年12月华阳县解放。卫生院从此获得新生。1950年7月,温江专署派员正式接管卫生院,继而开始了整顿工作。对原人员进行考核审查;初步建立部分制度;设置病床10张,院内工作开始呈现生机。
1955年,卫生院首次新建房屋,此后,多有修建,至1983年,院内已房舍毗连,楼宇交错,总占地面积达13986平方米,房屋面积6887平方米。
1956年4月,华阳县人民委员会决定将县卫生院改为华阳县人民医院。1959年,医院分来了第一名医学院本科生。解放后,医院院址数经搬迁,至1961年底固定于镇内正北街现址。
医院名称也几经变更,至1965年双流华阳合县后方定名为双流县第二人民医院。
医院住院部、门诊化验室(1986年摄)
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医院各项工作开展基本正常,人员不断增加,设备逐步添置,科室初具规模,制度趋于健全,医疗技术水平有了明显进步。
1976年底,医院工作开始了新一阶段的提升,城乡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高,为适应这种新局面,医院着重加强了行政、业务、后勤等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业务素质,引进当时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及开展新项目;修订各种制度、常规、规程等,使医院面貌在较短时期内发生了显著变化。
至1983年,医院职工增至194名,病床增至200张,门诊量为250633人次,住院收治量达到9737人次。医疗设备不断添置、更新,拥有救护车、200MAX光机、纤维胃镜、心电图机、超声波诊断仪、分析天秤、显微镜、冰箱、烘箱、烤箱等。
此时,医院已从仅设有简单内、外、妇科的门诊发展为开设内、外、妇、儿、口腔、五官、中医专业门诊和住院部,开展放射、检验、理疗、手术等医疗项目的综合医院。
1986年院党支部书记刘海贞、院长余衿贵和工作人员合影
随着医疗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技术水平大为提高。内科、儿科除完成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外,尚能对多种疑难病症作出正确诊断治疗,对大量危重病人及时抢救处理;外科在普及上腹部手术的同时,积极开展泌尿手术,部分胸外、脑外手术;妇产科能处理各种难产,完成子宫全切,盆底修补术;中医骨科擅治各种骨折、脱臼、扭挫伤、骨结核、骨质增生、骨髓炎等;检验室较系统地开展了临床检验、生化分析、细菌培养工作,增添了胃镜、心电图、超声波检查,能自制临床所需多种输液制剂。
02 从事业起步到实现一个三级医院梦想
1991年12月,本院职工在门诊大楼奠基仪式现场
1990年8月,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医院按照《全国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设置医院行政、后勤和临床科室。实施院科两级管理方法,着手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完善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建全医疗质控网络,设立质控领导小组和质控办公室,成立了医疗、护理、医技三个质控专委会,制定了质量考核标准及内容。
与此同时,开始聘请川医、省医院医学专家每周定期来院查房和指导医疗业务,加快了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医院行政管理实施改革。成立经管小组,全院实行成本核算,推行目标任务管理、人员聘用制。
渐有起色的县第二人民医院迎来了一次发展小高峰,同年,拆除了医疗业务用老式平房动工兴建5297平方米门诊大楼,1993年6月竣工使用时,医院离“二级乙等医院”也更近了一步。
1994年开始,医院围绕创建国家“二级乙等”医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及科研、教学工作,完善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撰写论文,1997年全院发表、交流学术论文15篇;扩大医院规模,改善医疗条件,自1994年起,医院两次购置土地18.35亩,至1997年底医院职工339人。
1998年1月25日,经成都市卫生局分级管理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医院成为国家“二级乙等”综合医院。
2003年7月,新一届领导班子把成功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作为工作的重点,以创“二甲”工作推动医院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提高医疗质量技术水平。为争取川大华西医院的技术支持,当年8月28日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签订了网络协作医院合作协议。接着对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全方位开展创“二甲”工作。
2000年8月,时任院长王原在外科大楼(现更名为第二住院楼)奠基仪式上
2003年12月,医院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随后,医院领导班子带领全院职工,紧跟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开拓进取,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创新医院管理,加快医院发展,不断完善软硬件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教学科研工作,在四川省医院管理协会年会上,医院获得县级医院管理优秀奖。
经过多年的努力,医院不断发展壮大,到2007年,一个管理规范、设施一流、功能完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医院已基本建成,2007年的双流县第二人民医院是医院历史上最辉煌的一年,也是这一年,医院将目光锁定到了“三级乙等”的创建工作上去。
2012年,医院经过几年的努力后,“三级乙等”的招牌挂了起来。
2013年7月,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 11月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医疗卫生机构顺利从双流县实现整体划转移交,自此,医院由原双流县划归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更名为成都天府新区人民医院。
2014年,四川天府新区正式获批成为中国第11个国家级新区,随着新区的建立,天府医人秉承“厚德博学,求精求进”的院训,不断开拓创新,引领天府新区医疗事业与时俱进,蓬勃发展的使命与责任也更重了。
03 从“新”启航“人民医院”始终为人民
近年来,天府新区人民医院矢志不渝,践行“人民医院为人民”,不断完善和推进内涵建设,大力改革,以科学的管理方式为基,拓展学科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院先后获评新区抗疫先进集体;医院党委获评“成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成都市抗疫先进集体”;数名医护人员先后获评成都市抗疫新进个人、市工会“五一劳动奖章”、天府新区抗疫先进个人;发热留观病区(中西医结合科)被授予天府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班组的荣誉。
2020年,成都天府新区人民医院再次更名,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全新起航,随即医院建成新区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在一次次疫情中展现了责任与担当,将“首例”截在医院,做实疫情期间各项医疗保障。
医院始终坚持以“微创、介入”为特色,专注学科建设,构建多学科协作模式,各学科腔镜技术熟练运用、介入及高精尖手术常规开展、危急重症处置能力快速提升,综合诊疗水平处于同级医院前列。
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积极打造区域诊疗中心,着力推进新区“四位一体”医共体建设,医疗资源有序下沉、优质服务逐步延伸,上下协同整合型防治格局初步构建。
在天府新区人民医院的探索与努力下,医院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区级产儿科急救中心,并承载新区内科、院感、超声医学、临床检验、妇产、护理、影像、儿科、病案及药事等多个质量控制中心。
医者仁心80载,面对“健康中国建设”战略目标以及“公园城市先行区”健康要求,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全院上下将不改初心、矢志不渝,锚定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目标,以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构建发展新体系、引领发展新趋势、提升发展新效能、激活发展新动力、建设发展新文化,努力为新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健康服务。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