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高龄记录,一例93岁超高龄心梗患者的救治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凶、死亡率高,是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当超高龄老人遭遇急性心梗时,危机凶险不言而喻。
日前,天府新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救治一名93岁超高龄的急性心梗患者。
93岁的凌大爷,平日身体健康,是大家眼中的长寿老人,某日突发胸闷,并且还伴有头昏及浑身无力,家人非常着急,立即送凌大爷到天府新区人民医院就诊。23点28分,凌大爷送入急诊科。经详细的检查后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团队认真讨论并确定了治疗方案。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的主要危重症之一,死亡率极高,介入治疗是目前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零点22分,介入手术正式开始。
在冠脉造影中,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刘小建发现,凌大爷心脏左冠—前降支全程慢性闭塞性病变, TIMI 血流0级;左冠—回旋支细小,全程弥漫性病变,中段狭窄最重约90%, TIMI 血流3级;右冠近段狭窄约80%,中段狭窄约99%, TIMI 血流1级,并可见右冠远段至前降支侧枝循环形成。
慢性闭塞血管—前降支
回旋支中段狭窄90%
右冠重度狭窄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凌大爷心脏的三支血管均有严重狭窄,应当立即开通血管。但凌大爷已经93岁高龄,并且心脏多支血管弥漫性长病变,手术危险程度及难度系数极高,介入团队担心凌大爷的身体承受不住。可如果就此放弃,凌大爷便会失去生存的希望......
经过跟患者家属的积极沟通,家属选择手术治疗。得到家属信任的刘小建团队决定放手一搏。
首先开通“罪犯”血管——右冠,择期进行前降支病变治疗。零点34分,刘小建将导丝成功通过右冠狭窄病变, 随后沿导丝送入预扩球囊扩张病变。至此患者右冠血管开通,门球时间仅为66分钟。然而,患者却突发心率下降,血压降低!手术护士立即给予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泵入维持血压。随着凌大爷心率逐渐恢复,血压回升,刘小建依次送入三枚支架扩张病变,并给予腺苷120ug,替罗非班8mL+6mL,硝普钠250ug冠状动脉窦内推注,预防血管无复流。右冠血流恢复后,患者出现再灌注心率失常,室性心动过速,持续约1分钟后恢复窦性心律。确定患者情况稳定后,刘小建继续沿导丝送入后扩球囊优化支架。随后右冠造影结果显示:右冠血流通畅, TIMI 血流3级。凌大爷意识清醒后,血压及心率平稳,胸闷症状明显缓解。随后被护送回心血管内科病区继续治疗。
右冠支架置入后,血流通畅
术前心电图:
术后心电图:
凌大爷是医院心血管内科目前接受手术年龄最大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数超高龄的急性心梗患者家属要求保守治疗,担心年龄风险,其实只要手术指征明确,介入治疗可能会为患者赢得更多生存希望。”刘小建谈到。虽然术中凌大爷两度情况危急,但刘小建介入团队判断精准,配合默契,处理及时,终于将凌大爷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但手术成功并不代表凌大爷就此安然无恙,心肌损伤引起的左心衰问题仍需警惕。
在随后的治疗中,凌大爷经历两次左心衰,经过奋力抢救,凌大爷安全度过危险期,平安出院。待凌大爷病情稳定1月后,可进行前降支闭塞病变介入手术治疗。
天府新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现有6人(冠状动脉介入4人,起搏器1人,电生理1人),曾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医院进修。目前心脏介入团队已常规开展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FFR,IVUS,OCT心脏起搏植入术,射频消融术。
近两年团队已常规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术2000余例,支架植入500余例,心脏起搏器40余例,射频消融30余例。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